找到相关内容24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之人为何必须先博通道理,而后修证,意义何在?

    ,如火有热性,水有湿性,有其本来不变本性之道理。   修行若不博通道理,如盲人走路,有碰墙跌跤之殃;认识佛法道理者,如人具足双目,能看清事理的真相,对人生宇宙的实相不迷惑,因解而行,因行而证,这是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440712627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孙中山先生铭言:佛教为救世之仁,佛学是哲学之母,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,孙中山先生对佛学这样崇拜,何以佛教仍不普遍?统请解释!(洪环)

    ,佛学独说心造,是能追本穷源,故曰‘哲学之母’。科学往往偏重物质,偏重欲望,偏重现量,有利亦有害,是之曰偏。佛学非空非有,亦空亦有,讲中道,惟求明心见性,主张少欲知足,每一事理,俱说到竖穷三际,横遍...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320912952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念观音求生西方可以吗?

    问: 念观音求生西方可以吗? 印光法师答: 念观音求生西方,有何不可。不观楞严云,求妻得妻,求子得子,求富贵得富贵,求长寿得长寿,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。大涅槃乃成佛所证之理体,是究竟成佛尚可得,况往生西方乎。且观音与弥陀,同为一度众生事,有何分别。然亦须于朝暮念佛,方为事理圆融。不观大悲经观音令礼拜持咒者,先念弥陀名号乎。 节录自:印光法师 复传度和尚书 更多印光法师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诚敬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1/20171515053.html
  • 西安佛教界僧众代表座谈 谴责"藏独"势力破坏行径

    慈恩寺方丈增勤代表僧众发出《致全市佛教界的公开信》,呼吁广大佛教徒认真学习、擦亮眼睛,自觉抵制达赖集团的蛊惑煽动,做到明事理不含糊,态度不暧昧,思想不动摇,不信谣,不传谣,旗帜鲜明、立场坚定,发扬爱国...

    佚名

    |座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07435023128.html
  • 什么是表诠和遮诠?

    表诠 因明用语。诠,阐明事理,表诠即从正面作肯定的表述,显示对象自身的属性。与遮诠相对。遮诠即从反面作否定的表述,排除对象不具有的属性。因明中的表、遮,既包括判断(表诠相当于肯定判断,遮诠相当于否定判断),又包括概念(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),但又不等同于普通逻辑中的肯定与否定。其特点在于表诠中同时包含着遮诠,如肯定某物色青,就同时排除某物色非青或黄等。这种在肯定的同时包含否定的逻辑特征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1838656.html
  • 问: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”怎样解释?

    一念心中所现影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言尽世出世间一切事理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5177811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六观音?

    六观音是较有系统的归纳观音形象,并成为化导六道众生的六种观音。 据《摩诃至观》卷二记载: 1.大悲观音:主破地狱道三障。此道苦重,故宜用大悲; 2.大慈观音:主破饿鬼道三障。此道饥渴,故宜用大慈; 3.狮子无畏观音:主破畜生道三障。此道兽王威猛,故宜用无畏; 4.大光普照观音:主破阿修罗道三障。此道多猜忌嫉疑,故宜用普照; 5.天人丈夫观音:主破人道三障。谓人道有事理,事伏骄慢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4478105.html
  • 华严法界三观

    事法非理门:谓事为能依,非是所依,又事有差别,性与理异,故事法非理。  其中,初二门为事理相遍,三、四门为事理相成,五、六门为事理相害,七、八门为事理相即,九、十门为事理相非,即观其义旨虽不同,然逆顺...方法,是一辗转相生的观照过程。第一、第二门事理相如是总意,以下八门由此展开。第三门是一、二门的综合,四、五、六、七是就通局、广狭、遍容、摄入四个方面加以展开,由此,又从一望一切和一切望一概括为八、九两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51669372.html
  • 曹洞义理及其宗门接续

    起点者,可能是支遁,因其已开始以“理”摄人佛学的般若、真如观中。故《高僧传》称其有“造微之功”。作为支遁之徒的郗超,为阐明其师之论点,直接推出了他的“事理观”,其《奉法要》谓:“理本于心丽报彰于事”,...,万殊(事)则应为理所超越,因而这种事理观必然视“乖理为惑,惑必万殊。”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理得则成佛的“尽理”观。从总体上看,魏晋时期的佛学大师,已趋向于将理视同于涅槃,因而理的超越性已凸显出来,然而...

    赖功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2387045.html
  • 南郭先生

    。列子让弟子们坐下来,说:“掌握了事物精神实质的人,只是心领神会;彻底通晓事理的人,也不用口头表达,用无言的形式表达也是一种表达。貌似无知的外表,表现的就是一种知觉。无声的表达与不说话,无知的表情与...

    列子原著

    |道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741461270.html